1. 首页 > 星盘运势

干支纪年法算民俗文化吗_历史上曾采用过那些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算民俗文化吗_历史上曾采用过那些纪年法

历史上曾采用过那些纪年法

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纪年方法.我国现行的纪年法是公元纪年法,世界上通用此方法.相传这种以公元为标识的纪年法,是西方国家为耶稣而设立的.把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由于这种方法对历史年代的计算有连续性,而且简便、易记,因此逐渐被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要弄清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其他几种常见的纪年方法.

  一、王公年次纪年法.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纪年方法,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左传·肴之战》中“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三十三年”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即公元前635年.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赵惠文王十六年”即公元前283年.

  二、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此后,新皇帝登基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公元1044年),《琵琶行》:“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公元1054年),《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后序》:“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

  三、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之一,它不受国别和国君在位时间的限制,因而更简便通用.其特点是:(1)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2)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3)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如《五人墓碑记》中“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当然,更常见的是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即公元1622年.还有年号干支再加上年次的,如“至元三年岁丁丑七月既望”,即为公元1266年.两法并用纪年的长处是不易错乱.近代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 “辛丑条约”(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

  四、生肖纪年法.我国古人用十二地支和十二种动物相配,又产生了十二生肖纪年法.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由于今年按天干纪年是属于丁亥年,正好地支是“猪”,十二生肖是与猪相对应,故称2007年为“猪年”.生肖可以用来推算一个人的年龄和出生的年份.历史上也使用过生肖纪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儿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的记载.

  五、纪年法.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成立.以中华纪元,1912年为元年.在大陆,纪元存在到三(公元1949年),现仍采用此法.

  附一: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快速换算

  干支纪年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古老的纪年法,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至今仍广泛使用.为了方便大家换算,此处介绍一种方便实用的方法.

  首先,明确干支与公元纪年年份的尾数的对应关系.

  尾数

  4

  5

  6

  7

  8

  9

  0

  1

  2

  3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其次,要明确地支与公元纪年年份除60后的余数的关系.如果余数大于12则除12找余数,若小于12则直接找最终余数与地支的对应关系.

  余数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需要说明的是,天干的0代表10和0,地支的0代表0和12.除60代表60年一轮回,余数除12是因地支有12位数.如此可按此换算即可.

干支纪年法多少年一循环

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天干地支用吗

天干地支世界不通用

古人为什么使用天干地支纪年

甲子年从黄帝开始用天干地支纪年,天干地支包括阴阳五行六气等内容,包括刑冲克害,对人的影响等,辛亥革命后才不用天干地支,本人见议,宏扬传统文化,应该恢复天干地支化年,这里包括很多内容。

古代一年是干支纪年还是阴历十二个月为一年

在我国古代和近代,一直采用干支法纪年。它采用10天干和12地支配合,一个循环周期为60年。 10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如果某年是甲子,下一年就是乙丑,再下是丙寅,......癸酉,甲戌,乙亥,丙子,.... 总之天干、地支都是循环使用,两两配对。

为什么天干地支纪年法流传至今

这是因为天干地支纪年法有着其深厚地古代中华文华的底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也因为在历代社会中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利用价值,首先易经的五行八卦的周易文化就有大部分的地方要用到天干地支纪年法,又如人的生辰八字也要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方法,因此天干地支纪年法才流传至今。

2818干支纪年法是什么呢

2818年干支纪年为:戊午年

编年体与纪传体作为史书的基础文体,为

公元纪年,源自欧洲,以耶稣出生之年为纪年的开始。

耶稣出生之后,称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耶稣出生之前,称为主前Before Christ(B.C.)

这一纪年产生于公元6世纪,但直至公元1582年才被罗马教皇颁布正式执行。

同时,各国开始使用公历的时间并不相同,比如德国也从公元1700年才开始采用公历。而我国则从公元1912年的建立才采用公历。

需要注意的是,公元纪年是没有公元0年的,公元元年之前便是公元前1年。

而之前我国的纪年是干支纪年法和年号纪年法,这与我国史书的文体无关。

  • 干支纪年法

所谓干支,便是天干和地支。其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

年份便用干支的组合来计算,60年一个轮回,也就是所谓的60年一个甲子,比如我们所说甲午战争的“甲午”便是干支纪年,如果用公元纪年便是公元1894年。

  • 年号纪年法

年号,由汉武帝所创。从此我国便开始用年号来纪年,比如唐太宗年间的年号是“贞观”,贞观的年号共用了23年,这23年的纪年便从贞观元年到贞观二十三年。

客观的说,我国古代的纪年方法虽然文化底蕴很深,但非常繁琐,这也是最终被西方的公元纪年取代的根本原因。

历史上曾采用过那些纪年法

我国的农历历法的创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是属于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用十个天干

天干地支用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

古人为什么使用天干地支纪年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相互搭配组成干支组合。

干支纪年法多少年一循环

从五帝开始(前2550~)。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x3.958hb.com/article/547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