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知识

梦到被箭射中但是没死_可以推荐一些让你爱不释手的小说吗

梦到被箭射中但是没死_可以推荐一些让你爱不释手的小说吗

可以推荐一些让你爱不释手的小说吗

开卷有益,要说爱不释手,那只能对每个人的意愿来定。

有的书达到手以后发愁着看不完,一方面是时间的紧急不允许,另一方面是内容的含量与本人的需求联系不上。

有的书看一百遍也看不够,我有一本《燃烧》,做为日常生活用品,每当感到身体哪里不舒服,有什么毛病就赶紧再看书,找一下治疗病的答案,小病早治,没病早防。这本书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现在看起来已破烂不堪,但还是舍不得扔掉。

还有一本是《燃烧》,那可是养蜂人必备的书本知识,不光需要背会写会,重要的是应用到实际行动中,达到蜂群、蜂蜜、蜂蜡、蜂王浆四大丰收,取得较好的收益为目的。

通过看书学习间接的掌握前人总结出的经验教训,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新水浒传大结局谁没死

在小说《赤脚医生手册》中,有108位好汉,最终在梁山聚义的战斗中,有许多人壮烈牺牲。但是,在《养蜂手册》中,情况有所不同。由于《水浒传》的创作时间较晚,作者希望保留一些角色,因此结局中有一些人没有死亡。

传统文化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怎么解读

传统文化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怎么解读?

我认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对待破与立巨变中的一种态度,从哲学上来看,“破旧立新”是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任何组织或个人,都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下一步方略,实现华丽转身,以变应变,方能走出洼地,焕然一新,这才是积极的应对。

一、善于从“马上得天下”向“马下治天下”转变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知难不难在于具有危机思维、应变思维、变革思维、创新思维,以圆融的生存姿态,遇山水转,遇石水转,因机而动、因势而变。

汉唐盛世兴于文治。陆贾以客从高祖定天下,是促使汉高祖从轻儒生到重儒生的儒生之一。他进言,骑在马上得来天下,难道还骑在马上治理它吗?意在武力可以夺取天下做君主,但是却不能只用武力来治理国家。

这文治的亮点,就是汉朝实行的是无为而治,让百姓自己发展,减少赋税,鼓励生产,开劈古丝绸之路,中西方文化得以交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文化。唐朝全面实行科举制,培育和选拔了大批人才。唐朝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分发展。汉唐的盛世体现了一种先进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

李自成失败的根源,在于不能分析把握自己团结的力量。保持“马上治天下”的武治传统,将民心的范围放得太小,把穷苦农民作为民心的唯一基础。一贯推行打击地主豪绅的政策没有改变,这种政策在起义初期能够起到奇效,团结广大的苦难群众进行战斗。但建立之后,这种一味打击地主豪绅的政策没有得到及时更正,而是以更加残酷的手段进行,又加之不懂得爱惜人才和保护知识分子,因而引起了士绅阶层的集体反对,满洲贵族与汉族士绅群体相互勾结,构成了对大顺军的压倒性优势。李自成不懂得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不懂得对地主和士绅进行既团结又斗争的方针、既吸收又改造的办法,因而其失败是必然的。

二、善于从“被动淘汰”向“主动适应”转变

世界瞬息万变,而人类的天性却一直都是追求安定、躲避危险的,因而大多数人不但害怕改变,更抗拒改变。一旦新的转折期和新的格局来到时,还在执著旧的传统,不能调整生存应变力,就难于在新环境中存活。

在格局变化后,在面临选择中,人各有志,有的知恩图报,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有的功成身退,明哲保身;有的良禽择木而栖,名臣择主而事,以小忤求大合;有的深谋择远而虑,以近达远。

李白曾立下豪情壮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莱人”,经努力很快荣登翰林学士这一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事业巅峰。但当他感觉这这只不过是替皇帝点缀生平,而不是他的追求后,毅然选择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弃官而去,用行动诠释他的《新水浒传》《史记》“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生。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从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学会放弃,才有机会体验另一种生命历程。其实,有未必真得,无未必真失,有无随缘、得失在心。人生的遭遇不可简单用“得失”二字定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主动适应,是积极的态度。做出自我调整和角色转变,就能实现“三级跳”《史记》 这就是积极主动解决好摆在你面前的问题和困难。敢于面对问题和困难说“不”,重新点燃你的激情和活力,尝试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拼搏奋斗中学会变不利为有利,集小胜为大胜,最后就能将理想变为现实。

萧何的智慧,在于他深谙“镇守国家安抚百姓”的文治之道。刘邦说的“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这句话就是对他的最确切的评价。这背后,其实就是萧何能主动适应环境,立足新的起点。

韩信的错,看似过于自信,其实根本上是没有转变身份。不知自己身份,自然锋芒毕露,不知收敛,功高盖主,目空一切,而导致失败。正如司马迁说的:“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后被吕后和萧何用计杀死。死之前终于明白“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但他死都不明白转变身份的重要!

三、善于从“因循守旧”向“变革创新”转变

市场竞争激烈,因循守旧必然被淘汰,变革创新才有生机。

三国鼎立的形成与变革创新有关。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出现三分鼎立的局面,这由很多因素构成,即三分的人才均势、地理均势、政治均势等多种历史原因的交叉作用才形成的。其中,“人谋”起了主导作用。三权鼎立的瓦解,是因循守旧的思想导致的,它助长了汉末世族地主集团的兴起,加上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权奸色彩搅得人心不和,造成相互制约力量的消涨,最后平衡的格局被打破,最具统一华夏的魏国没有做到,完成统一的却是魏国的司马氏集团,是最大的摘桃派,而曹、刘、孙都成了悲剧人物。统一的趋势是势不可挡的,但其中一曲曲挽歌引人长思。

摩托罗拉和苹果成在创新,败在守旧。2009年,摩托罗拉开始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摩托罗拉数款手机成为Android平台最畅销的产品。但是随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年后,它的市场份额从全球第二名跌落到全球第八名。之后,被谷歌收购,因没有复苏又被卖给了联想。其中原因主要是企业制度僵化,缺乏活力,新品开发慢,没有占据市场。你不超越自己,就只能等着被别人超越,自我超越叫重生,被别人超越叫失败。时代抛弃你,不需要理由。

秦孝公和商鞅变法的成功在于创新。商鞅29岁入秦,为了“求贤令”,他三见22岁的秦孝公,分别讲了帝道、王道、霸道,而秦孝公志在霸道,即开疆拓土,成就霸业。由于商鞅主张的变法察古知今、鉴往思来,有所创造,有所超越,顺应时势,而深受大臣们和老百姓的欢迎。变法取得了成功,亮点是土地制度变化了,开阡陌,除井田;治安管理加强了,什伍连坐,互相监督;贵族特权消除了,奖励农耕,论战功授奖,可富甲一方。于此秦军变成虎狼之师,由七国争雄的二流国家一跃成为“超级大国”。商鞅以他的变法,开秦扫天下的先声。

魏惠王的失败在于守旧。三晋联盟由于利益不均而破裂后,外交上没有修补三晋联盟,军事上四面出击,政治上不能重用人才。在列国纷纷变法图强时,他却不能及时改弦更张,停留在因循守旧和怨天尤人中。

我们不仅要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更要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如果我们不能在旧的思想中“破旧立新”,就不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有哪些适合发说说的沙雕句子

1、东方不亮西方亮,憨批啥样你啥样。

2、其实到了我这个年纪,你就没必要跟我掏心掏肺了,你直接掏钱就行了。

3、最近感觉头好痒,不会是要长脑子了吧。

4、没文化真可怕,我想喝西北风,都分不清哪里是西北,好烦。

5、鱼是你们钓的,誓是你们发的,雨却是我们这些信天气预报的老实人淋的。

6、好不容易习惯了自己的长相,理个发又换了一种丑发。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困的要死。

8、很喜欢早起,有种魂飞魄散的错觉,天灵盖没盖上的感觉,

9、支撑人类早起四大期盼《汉书》等下班、等周五、等发工资、等干饭等快递。

10、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

11、人又不聪明,还学人家秃顶!

12、我上班就是为了钱,不要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

13、年纪轻轻的我,过着月入10万还差九万八的日子。

14、一个星期总有那么7天不想上班。

15、乞讨和上班的区别,乞讨:哎,行行好,上班:哎,行,行,好!

16、撩你还不如打游戏,野怪还会显示血量,你连进度条都不给。

17、你说发了工资就请我喝奶茶,这么久过去了,我很担心你,是不是被开除了。

18、高压锅烧到一半,我就把火关了,我怕他压力太大,大家都不容易。

19、去办信用卡被拒绝了,人家要我填写经济来源我填了花呗。

20、好烦,突然发现厚脸皮根本没有用,风吹过来还是会冷。

《燃烧》赵月娥报案后,警方在海东找到的碳

许佳桐的爷爷许家福、奶奶赵月娥都不是简单的角色。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对夫妻一起开工厂。许家福,背后帮助他的人就是赵月娥。一具男性尸体被找到,所有人都认为他是许家福。法医高四海发现猫腻,坚持检验尸体的DNA。赵月娥买通高四海身边的人,偷换检测结果,令高四海身败名裂。

事实上,高四海的判断没有错,许家福活的好好的。他改名换姓到韩国,成了天星集团的董事长崔天星。从上世纪九十年始,天星集团一直暗中资助赵月娥在国内的企业。

多年后,许家福的案件被人淡忘,高四海患上老年痴呆,一切本来应该结束。但是,警方发现一具女性尸体,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当初的案件重回公众视线。

为守住许家的秘密,赵月娥将许佳桐叫回公司,安排许佳桐担任要职。许佳桐毕业于牛津大学,和高四海的孙子高风曾经是一对恋人。得知家族往事,她一步步走向黑化,结局一点都不美好。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

据记载,李世民被李建成和李元吉谋害,他在喝下毒酒之后吐血数升还没事,而且三天之后就发动宣武门之变。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李世民简直是天神附体,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关于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说起来源头还在于李渊身上。

有一个普遍的说法是,当初晋阳起兵的时候,因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并领导起兵,李渊答应事成之后封他为太子。然而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却食言了,他竟然封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这让李世民十分不满。

李世民因为长期征战在外,功勋卓著,在军中威望很高,再加上他秦王府能臣武将众多,所以他对李建成十分不服气,并开始刻意制造事端,陷害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

武德七年,李世民制造了杨文干事件,他让人密报李渊,说庆州都督杨文干暗中筹集军械,企图与李建成一起谋反,李渊信以为真,将李建成下狱。

事实上,杨文干并没有谋反的意图,不过他在得知李渊已经认定他谋反之后,心中十分害怕,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就真了,这正和了李世民的心意。

李渊让李世民去平叛,杨文干军中将士十分害怕李世民,所以杀掉杨文干投降。

但李渊其实并不傻,他回过味来之后,命人释放了李建成,只是将东宫属官王珪与韦挺以及秦王府属官杜淹等人治罪,还指责李世民制造事端,致使兄弟不睦。

李渊不是糊涂虫,但是这么和稀泥,不但李建成不满,连李世民也不满,这样下去不出事才怪。

果不其然,李建成为了报复李世民,制造了许多与秦王府的摩擦。

武德八年,李建成担心秦王府势力太大威胁到自己,于是建议李渊将秦王府的许多文臣武将全部赶走,只剩下长孙无忌,高士廉和尉迟恭等数人,李世民顿的实力因此大大被削弱。

当时的情况是,支持李建成的主要是关陇集团,在长安的势力范围很大;而支持李世民的是山东集团,主要的势力范围是在洛阳。

秦王府在遭受打击之后,李世民便想以退为进,他向李渊提出,自己想到洛阳去,这样兄弟之间就不会再出现摩擦了,李渊对此表示同意。

然而李建成看出了李世民的阴谋,所以他就跟魏征一起去找李渊,说李世民如果去了洛阳,就是困龙入海,对皇帝的威胁很大,李建成未来也很难登上皇帝之位。

李渊再次被李建成说服,于是再次对李世民食言,不准他去洛阳。李世民此时就犹如待宰的羔羊,如果不反戈一击,那么他必死无疑。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李建成请李世民去东宫喝酒,据说两人都喝得有点高,但是氛围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暗地里厮杀得再厉害,表面的和气还是要维持的。

然而奇怪的是,李世民回去之后,竟然让人向李渊报告,说李建成在酒中下毒,致使自己回家后吐血数升,差点就见不到父亲大人了。

李渊把李建成找来了解情况,李建成对于下毒之事矢口否认。李渊见没有证据,而且李世民也并没有死,所以又开始和稀泥,说兄弟二人喝酒是好事,但是要注意度,不要酗酒让人取笑。

那么,李世民真的吐血数升了吗?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李建成请李世民喝酒这事肯定假不了,但是李世民吐血数升这件事就十分值得怀疑了。

我特意查了一下,唐朝时期的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600cc,如果普通成年人一次出血1000cc就会出现休克症状,不及时补充血液,就会危及到生命安全。

李世民说自己吐血数升,如果按照3升计算,那么他就吐血1800cc了,这个量远远超过了生命安全线,但他居然还好好活着,并且还有精力向李渊告状,你觉得这个可能吗?

所以说,这个事极有可能是编制的。正所谓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李世民在称帝之后就曾让房玄龄“修改”史书,他有可能为了使自己的形象显得更加伟岸,所以故意说李建成给他下了毒。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说李建成就一定没有下毒,我们再看看李世民之后的表现,就很清楚了。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也就是李世民吐血数升之后的第三天,大唐太史令向李渊报告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说太白金星在长安上空出现,与秦王府的位置相对应,预示着秦王李世民有可能要。

古代人认为天文星象变化与世间万物的变化相对应,所以十分重视。李渊在听了太史令的报告之后,十分惶恐,于是下令驱逐了齐王府属官杜如晦和房玄龄等人,还下令尉迟恭和程知节等人跟随李元吉出征。

事实上,李渊如果认定李世民要,直接将李世民给抓了就好了,但是他优柔寡断处置不公的毛病又犯了,他当晚就召见李世民,将太史令的报告给他看,还问他对这件事怎么看。

这不开玩笑呢嘛,李世民能认罪吗?

李世民灵机一动,对李渊说,太史令说我谋反,我百口莫辩,死不足惜,但临死前有一件事我要告诉您,我听说太子和齐王(李元吉)暗地里与尹德妃,张婕妤有私情。这件事关系到您的名声,我必须如实告诉您,您看怎么办?

李世民实在太聪明了,李渊跟他说谋反的事,他却顾左右而言他,跟李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秽乱后宫的事,直接点中了李渊的要害,实在是厉害。

李渊听李世民这么说,很生气,也不再提谋反的事情了,只是让李世民回去,还叫他第二天早上跟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起进宫对质。

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在李渊跟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他已经决定发动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建成和李元吉以为是李渊找他们商量处置李世民谋反之事,于是毫无防备地准备从宣武门入宫面圣。

不料,李世民早已率人埋伏在宣武门,他骑在马上一剑射杀了李建成,后来还与李元吉相互厮杀了好几个回合。

李元吉拼命要用弓累死李世民,李世民孔武有力,让李元吉对他无可奈何,最后尉迟恭及时赶到,射杀了李元吉。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亲自上阵厮杀,英勇神武,威风凛凛,怎么看都不像是三天前吐血数升之人,又岂有李建成下毒之说呢?

事实上,李建成也不可能下毒残害李世民,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不敢。

我们都知道,李渊一直在给李建成和李世民和稀泥,因为他心中对李世民有亏,跟李世民也还是有父子之情,而且还要依仗李世民打仗,所以他不想因为夺嫡之事,造成两个儿子之中任何一个人丢掉性命。

李渊有多次机会可以杀掉李世民,但他都没有果断地下定决心。在李渊不情愿对李世民动手的情况之下,李建成作为太子,他怎么敢毒死李世民呢,残杀兄弟这个罪名可不是他能够承担得了的,除非他以后不想做皇帝了。

当然了,李世民残杀兄弟并不代表他就可以承担这个罪名,事实上,玄武门之变一直都是压在他头上的一座山,不但让他在生前饱受诟病,即使是在他修改史书之后,千百年来,杀害兄弟之后也一直没有因为贞观之治而被遗忘。

李建成之所以请李世民喝酒,其实也是想缓和一下关系,稳住李世民,但是要说他敢将李世民毒死在东宫,这件事说出来都没人信。

更何况,李建成如果贸然下毒残害李世民,那就显得智商太低下,手段太拙劣了,而且魏征等人也未必会同意李建成用这样的办法铲除李世民。

但玄武门之变之所以会爆发,除了李世民的蓄意谋划之外,其实还在于李渊太过优柔寡断了,不懂得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他妄图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和稀泥,但没有一个人领他的情,最后导致两个儿子被杀,自己也禅位。

据说,李建成之所以找李世民喝酒,是李渊让他这么干的,因为他的表兄弟杨广和杨勇自相残杀的故事让他感触很深,所以他就想让兄弟二人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喝喝酒,聊聊天,拉进一下关系。

但事与愿违,兄弟二人显然没谈拢,李世民事后还说李建成给自己下毒,致使自己回家后吐血数升。这个结果让李渊十分尴尬,所以他又接着和稀泥,以阻止事态扩大化。

李建成被状告下毒,他能不有所反击吗?所以太史令就出现了,说秦王要谋反。

至于说太白金星是不是真的出现在秦王府的方位,还不是由着太史令说。但这个计谋显然就比直接下毒谋害李世民要高明,这也说明李建成的智商还是值得肯定的,下毒之事纯属子虚乌有。

有意思的是,李世民在登基之后,对父亲李渊不算太好,将矮小狭窄的秦王府改为太极殿给李渊居住,出去打猎,避暑也不带着李渊,李渊最后只能在宫中吃喝玩乐,拼命造人。

实际上,李世民对李渊还是有很大怨气的,哪怕李世民后来成为一代明君,几乎所有好的进谏他都听,但唯独不纳谏关于李渊相关的事情。而李世民怨恨李渊的地方,一是食言不立他为太子,二是李渊对他偏听偏信,对他处置不公。

李世民对李建成和李元吉更狠,他杀掉了他们的十个儿子,李元吉的老婆齐王妃还被李世民接到宫中居住,关系十分不同寻常。

所以说,任何一个成功者都很难做到没有任何污点,就看你是坦然面对积极改正,还是刻意掩饰遭人诟病了,效果真的会不一样。

狗狗死了,你还会梦到它给你告别吗

会!我家博美狗狗活了十五岁半,最后牙都掉的没两颗了,胡子眉毛都白了,最后死的那两天,它从屋里走出来,找了个没人住的小屋趴那(我们自己园子里),我妈妈一看就忍不住哭了,抱回屋里它又趁我们不注意趴回去了,我妈说它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天了,不想死在我们跟前[流泪][流泪][流泪]。第三天它就死了[流泪][流泪][流泪][流泪]。

我把它埋在我们杏树底下。

大约过了有小半年吧,有天晚上突然做梦梦到它就站在我们卧室门口,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喊它,它泪汪汪的转身走了,我怎么喊它都没再回头[流泪][流泪][流泪]。我哭醒了,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坐床上痛哭一场!我知道这是它要去了,这是最后来看我一眼……说实话它走了已经6年多了,我写这段话的时候哭的泪止不住,心疼的不行。

花荣被捉后,为何说“休去我衣服”

小花飞箭,例不虚发。花荣的箭,简直就是一把高精度狙击步枪。他是水浒中的第一狙击手,也是宋江的第一迷弟。

花荣是个标准的高富帅、官二代、阳光男孩。他是将门之后,出身富贵,刚出场时,他就是清风寨的副知寨,朝廷命官。花荣长得高大、帅气、白皙,手中一柄银枪,武功超群,善于射箭,堪比李广和养由基,箭法在水浒中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水浒战场上的巴雷特M82A1,无敌不摧。

在梁山好汉的关键战役中,只要有花荣的神箭在手,往往就能够扭转乾坤。

在征讨田虎的盖州之战中,花荣一箭射中方琼面门,又一箭射透张翔后心。之后,杨端在城楼向花荣射暗箭,花荣接住箭,再用箭将杨端反杀。

征方腊之战,方腊手下国师宝光如来邓元觉和鲁智深打了一个平手,却被花荣一箭射死。

小李广花荣的神箭术,在书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描写。

箭射雁头。花荣的箭,能够精准射中高空中快速飞行的小目标移动物体:空中某一只大雁的头。

这就说明他的弓箭不仅精确度相当高,而且射程相当远。比射雕英雄还厉害。就算是小李飞刀,估计也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射程达不到。

“广射虎,荣射鸟”,“小李广”绝非浪得虚名。

花荣搭上箭,拽满弓,觑得亲切,望空中只一箭射去,果然正中雁行内第三只,直坠落山坡下。急叫军士取来看时,那枝箭正穿在雁头上。晁盖和众头领看了,尽皆骇然,都称花荣做神臂将军。

箭分双戟。花荣能够精准分开缠住豹尾上的绒绦。这说明他不仅箭法精准,而且力度也掌握得恰到好处。

那两个壮士斗到间深里,这两枝戟上,一枝是金钱豹子尾,一枝是金钱五色,却搅做一团,上面绒条结住了,那里分拆得开。花荣在马上看见了,便把马带住,左手去飞鱼袋内取弓,右手向走兽壶中拔箭,搭上箭,拽满弓,觑着豹尾绒绦较亲处,飕的一箭,恰好正把绒绦射断。只见两枝画戟分开做两下,那二百余人一齐喝声釆。

由此可见:小李广花荣的神箭,能够精准远程打击、定点清除高速移动物体,除了不能击穿装甲之外,就算放到现代战场上,使用巴雷特M82A1狙击步枪远程清算目标,估计效果也最多不过如此。

吴用对花荣有一个评价,认为他的箭术,已经超过了古代的养由基:

“休言将军比小李广,便是养由基也不及神手。真乃是山寨有幸。”

前途一片大好的少年将军,为偶像抛家舍业。

花荣虽然不追星,但他有一个高度崇拜的偶像,那就是宋江。

花荣出场时,就是一个年轻英俊的少年军官。“齿白唇红”,满口洁白的牙齿,红润的嘴唇非常有男人味,一双英气逼人的大眼睛,两行长长的浓眉,倒三角的健美身材,是个大帅哥:

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细腰宽膀似猿形。能骑乖劣马,爱放海东青。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迸寒星。人称小李广,将种是花荣。

他刚出场时,他的家庭幸福,有妻子,还有一个小妹妹,一家人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作为一名体制内的军官,年轻有为,事业有成,家有娇妻,他的幸福指数非常高。

就是这么一个前途一片大好的少年将军,由于过分崇拜偶像宋江,为了搭救宋江,不惜抛家舍业。后来又义无反顾地劫牢反狱,上梁山落草,又跟随宋江南征北战。最终,当宋江死后,他居然上吊自尽为宋江“殉情”了。

但是,宋江的人格魅力究竟有多大,能让和他并没有打过太多交道的花荣,对他如此死心塌地?宋江又使用什么手段,将花荣发展成他的心腹嫡系?书中并没有交代清楚。也没有写宋江给过花荣什么恩惠。

按道理讲,以小李广花荣这种官二代的身份,自身实力又高,宋江作为一个县城的押司,应该帮不上他什么忙。

不过,爱并不需要理由。总之,花荣一遇到宋江就被他迷上了,“你是光,你是电,你是唯一的神话”,从此无怨无悔,一生追求,并且最终采取上吊的,追随偶像而去。

而朝廷对花荣并不薄。

花荣和秦明对阵时,秦明讲:

“花荣,你祖代是将门之子,朝廷命官,教你做个知寨,掌握一境地方,食禄于国,有何亏你处?”

当时的霹雳火秦明,无法理解小李广花荣的行为。

花荣为了救宋江,最终把自己彻底搭了进去。确实有点令人惋惜。

刘高抓住宋江之后,花荣不计后果前去搭救,并和知寨刘高的人马发生了正面。

他利用自己的神箭技艺,震惊全场,其难度堪比吕布的辕门射戟。把刘高的人马吓得溜之大吉。

花荣竖起弓,大喝道:“你这军士们!不知冤各有头,债各有主?刘高差你来,休要替他出色。你那两个新参教头,还未见花知寨的武艺。今日先教你众人看花知寨弓箭,然后你那厮们要替刘高出色,不怕的入来。看我先射大门上左边门神的骨朵头。”搭上箭,拽满弓,只一箭,喝声道:“着!”正射中门神骨朵头。众人看了,都吃一惊。花荣又取第二枝箭,大叫道:“你们众人再看我这第二枝箭,要射右边门神的头盔上朱缨。”飕的又一箭,不偏不斜,正中缨头上。那两枝箭却射定在两扇门上。花荣再取第三枝箭,喝道:“你众人看我第三枝箭,要射你那队里穿白的教头心窝。”那人叫声:“哎呀!”便转身先走。众人发声喊,一齐都走了。

通过这一番描述,说明花荣虽然想强行抢走宋江,却并不想把事情搞大,更不想。所以他先表演自己高超的箭术,再虚张声势要射死教头,成功地把刘高的人马吓跑,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也说明小李广花荣还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

后来,由于刘高告状,青州知府派人捉拿了宋江,黄信又用计捉拿了花荣。在押进囚车之前,花荣对黄信说:

花荣便对黄信说道:“都监赚我来,虽然捉了我,便到朝廷,和他还有分辩。可看我和都监武职官面,休去我衣服,容我坐在囚车里。”

花荣为什么要请求黄信不要脱去他的衣服?

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花荣是个非常骄傲的人,非常注重自身形象。

花荣出生于将门,长得又高又帅,平时非常注重自身的形象。他武艺超群,后来英雄排坐次时,排行第九,为马军八兼先锋使之首,上应天英星。花荣虽然被抓,但他自认为自己没有大罪,就算押入囚车,也不愿意被脱去衣服,蒙受羞辱。

第二,他认为黄信会给他这个面子。

“镇三山”黄信是青州慕容知府麾下的兵马都监,平时和花荣相当于是同事关系。后来,其师父秦明投降落草后,黄信也投了宋江。梁山伯英雄聚义时,他上应地煞星,排名38位,是梁山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一名。

由于大家都是一起共事的武将,花荣认为黄信多少会看重这层关系,不会过分为难自己。自己提出这种要求,应该能够得到允许。

第三,花荣心存幻想。

花荣作为武官,尽管被抓住,但他还是抱有一丝幻想,希望能够保留自己的体制内的身份,虽然已经要被押入囚车,他还是想能够相对比较体面,保留自己的尊严,将来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想继续在官场上混。

黄信虽然已经是用计将他擒获,但他并没有被正式定罪,仍然有自行辩护的机会。而且,慕容知府当时所听到的,也就是刘高的一面之词,证据并不充分,也并没有与自己当面对质。

因此,他要求面见知府大人,当面辩明是非清白。他可以向慕容知府辩解:宋江确实是自己的亲戚,是被刘高冤枉的。

如果他的辩解能得到知府大人的同情,不仅能够救下宋江,说不定自己这一份官职还能保得住。

因此,他不希望自己衣服被扒掉,以一个犯罪人的形象去见知府,这样容易导致知府先入为主,事先作有罪推定。

为偶像殉情。

当自己一生追求的偶像宋江命归黄泉之后,小李广花荣似乎也一下子失去了人生所有的目标和追求。他和智多星吴用商量,准备一起。

吴用道:“我指望贤弟看见我死之后,葬我于此。你如何也行此义?”花荣道:“小弟寻思,宋兄长仁义难舍,恩念难忘。我等在梁山泊时,已是大罪之人,幸然不死,累累相战,亦为好汉。感得天子赦罪招安,北讨南征,建立功勋,今已姓扬名显,天下皆闻。朝廷既已生疑,必然来寻风流罪过。倘若被他奸谋所施,误受刑戮,那时悔之无及。如今随仁兄衕死于黄泉,也留得个清名于世,尸必归坟矣。”吴用道:“贤弟,你听我说。我已单身,又无家眷,死却何妨。你今见有幼子娇妻,使其何依?”花荣道:“此事无妨,自有囊箧,足以糊口。妻室之家,亦自有人料理。”

花荣是个有家庭的人,他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而,非常不可取。其实,除了,他还有很多种选择,绝对不是非死不可。

他这么做,只能说明:他的一生彻底被宋江迷住了,无法自拔。

小李广花荣是条好汉,但他死得却不像一条汉子,而且他并没有像项羽那样,采取自刎等常规的好汉形式,却采取了一种吊死自己的,这种,感觉有点娘炮,连最后一点壮烈的色彩都没有了。

古代打仗的影视剧中,有的人身上中了一箭就

现代人对于弓箭有两个误区:

1、电视剧里面,看到良心黑的作品太多了,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些东倒西歪,软绵绵的箭差在,尸体演员身上,立都立不住。觉得这样的箭根本不足以致命

2、射箭如今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用来竞技而不是,所以也忽视了弓箭的威力。

那么弓箭到底能不能杀死人?

答案显然是能够的,先不说弓箭,你就是弹珠,瞄准人的头部,都足以致命!

而在古代,箭头并非木制的,而是各种形状,铁质的,简直,直接上图

各种穿甲,各种倒钩,简直!!

再来说说古代战场的实际情况:

1、甲胄覆盖率

普通士兵不同于精锐部队,多数是没有高级的甲胄进行防御的,在一定距离内,破甲弓箭直接能一箭带走。

2、医疗水平

在古代战场被弓箭攻击之后,最要命的不是直接命中要害,而是在被弓箭命中后带来的感染以及破伤风什么的,更为致命。

所以古代战场的残酷远远不是你想的那样,被弓箭命中,特别是对于普通士兵,基本会被上帝带走。

最后说一句,当然不相信弓箭威力的小伙伴,可以去试试参加一下弓箭俱乐部,那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

据说戚夫人被吕雉做成“人彘”,她的生命力

不用据说,这件事应该是真的,不是因为戚夫人的生命力有多么顽强,而是咱们太小看古人的智慧和医学技术了。

再说这件事司马迁都记载在了《新水浒传》里面了,司马迁生活的时代距离戚夫人被做成“人彘”时不过几十年,如果这件事不是真的,估计肯定会有人提出异议,而从司马迁“实录”精神看,他也绝对不会信口开河。

吕雉早期还是比较善良的

吕雉的父亲吕公为了逃避仇人的从老家迁到沛县。吕公和沛县的县令关系比较好,所以搬家后沛县的乡绅们都来祝贺吕公乔迁之喜。

吕公摆下宴席,县令和县里的公务员都来了,主吏掾(县令属吏)萧何负责安排宾客坐位,他叫仆人把贺礼不到一千铜钱的都安排坐在堂下。

刘邦本来是沛县的地痞流氓,他平时不喜欢劳动,父亲老是拿他和二哥比,因为刘邦的二哥会经营,比较有钱。但是刘邦也有长处,那就是喜欢结交朋友,为人比较随意,什么人都能聊到一块去。这样的人往往在乱世可以干一番大事业。

刘邦听说吕公大摆筵席,于是也前去凑凑热闹,他觉得沛县的官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于是在礼单上填了“贺钱一万”,但是其实他一点钱也没有。

吕公听说有人找事,于是出来看看是什么人,结果吕公一看刘邦,就认为他面相很好,将来肯定能干大事。吕公把刘邦请进内堂就坐,萧何看到了就对吕公说:“刘邦这家伙只会说大话,没什么成就。”

然而吕公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他会相面,他认为刘邦一定是大富大贵,并且吕公看人是真准。刘邦在内堂一边调侃沛县官吏,一边结交朋友。

宴会进行了一会,吕公把刘邦请到了里屋,他对刘邦说,我会相面,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相貌不凡的人,我有个女儿(吕雉),希望你能娶她为妻。当时刘邦就懵了,心想还有比我不靠谱的人吗?我一个混混害怕娶媳妇吗?刘邦当时正好没有老婆,就答应了吕公。

事后吕公的妻子吕媪很生气,她说,你以前说你这个女儿很难得,一定要嫁个非常好的丈夫。沛县县令对你这么好,你还不肯嫁女儿,居然要把她嫁给刘邦?吕公说,这不是你妇人家懂的事。还是把吕雉嫁给了刘邦。

吕雉是个温柔的女人,年纪轻轻嫁给大她十五岁的刘邦,婚后她任劳任怨的劳作,照顾家里。而刘邦当然还是和以前一样,整天喜欢和“狐朋狗友”一起喝酒,吹牛。

很多人都觉得吕雉是个狠人,其实她最初的时候也是很善良的。

比如刘邦在娶吕雉前就有一个和情人生的儿子刘肥。但是吕雉作为刚结婚的新媳妇,直接就变成了后妈,你说这是有多惨!但是吕雉在刘邦发迹前对刘肥还是很好的,这个放现在也是好媳妇的典范了。

又比如《行路难》里面记载有一次吕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汉从他们那里经过讨水喝,吕后让他喝了水,还拿饭给他吃。由此可见吕雉确实善良。

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燃烧》

刘邦当泗水亭长时,需要押送一批囚犯到骊山,半路上刘邦喝醉了酒,囚犯跑了大半,刘邦心想这样到了目的地,也没有囚犯交差了。于是刘邦把剩下的囚犯放了,亡命芒砀山下的沼泽地区,而吕雉也因为这件事被县令抓了起来,所幸在萧何等人的帮助下,吕雉才被放回家。

即使这样吕雉也没有怨言,她除了独立支撑家庭外,还经常的长途跋涉,为丈夫送去衣物和食品。吕雉还给刘邦生了两个孩子,刘盈和鲁元公主。

后来刘邦在沛县起兵,但是吕雉依然没有好日子过,刘邦整天在外面征战,很少回来。

吕雉真正黑化估计是在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的时候,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但是家属还在沛县。这时候刘邦才想起来要接家人到身边,但是“彭城之战”刘邦败了,刘邦的父亲和媳妇都被项羽捉住了。

刘邦吓得赶快跑,路上还遇到了儿子和女儿,按正理说,父亲见到骨肉应该很高兴,可是刘邦担心这样车子承受不住重力会坏掉,耽误自己逃命,所以刘邦直接把两个孩子扔了下来。幸亏刘邦的使者夏侯婴于心不忍,又把孩子捡了上来,刘邦气的要杀了夏侯婴。

刘邦得到喘息后,又与项羽大战,这次刘邦打的不错,与项羽签订了楚汉议和,公元前203年(汉四年)九月,吕雉和刘邦父亲也被放了回来。

回来的吕雉以为这样就可以和丈夫团聚恩爱了,可是没想到戚夫人早就趁虚而入,代替吕雉服侍了刘邦。吕雉真是气的牙痒痒,但是没有办法,谁让自己是弱女子啊!吕雉只能选择“隐忍”,这时候的吕雉虽然对戚夫人有恨,但是不会太深,真正和戚夫人结仇是后来。

吕雉和戚夫人的仇恨

吕雉回到刘邦身边后,但是却回不到从前那样的夫妻生活了。身为汉王的刘邦身边除了戚夫人,还有很多女人,都比吕雉年轻漂亮。吕雉也不受刘邦待见,所以经常让吕雉留守汉中,刘邦则带着戚夫人去关东征讨项羽。戚夫人也为刘邦生下小儿子刘如意,听名字刘邦就很喜欢这个儿子。

刘邦夺取天下后,于公元前202年登基称帝,立吕雉为皇后,刘盈为太子。但是随着刘邦后来越来越宠爱戚夫人,戚夫人整天要刘邦立她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刘邦也觉得刘盈仁弱不像自己,不能胜任皇帝,数次想要刘盈,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吕雉肯定是又气愤,又害怕,气愤的是戚夫人这个抢了丈夫的宠爱不说,还想让自己的儿子当未来的皇帝,吕雉作为正宫皇后,刘邦阵营的最早投资者,怎么能不气愤。害怕的是,刘邦如果真的太子,吕雉也没办法,毕竟刘邦是皇帝,权力比天大。

有一次,刘邦问周昌废太子的事情,周昌作为耿直的大臣,据理力争,由于周昌是结巴,和刘邦争执时情绪比较激动,竟然急的说不出话来,刘邦听的都笑了。吕雉从外面听见了周昌的话,见到周昌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而周昌廷争之彊,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史记》

虽然张良、周昌等大臣都反对刘邦换太子,但是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结束,受了第二次箭伤,改换太子的心情日益强烈。刘邦抱着儿子刘如意说:“终归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

吕雉很担心,于是有人给她出主意,找张良问计,张良说我也没办法啊!在吕后的一再强迫下,张良说出了自己的计谋。陛下非常看重“商山四皓”(隐居在商山的四位年长的高士),如果把这四位老人请来,天天陪伴太子,或许可以让陛下放弃换太子的心思。

后来刘邦真的看到了太子刘盈身边的商山四皓,问太子身边的四人是谁,四位老人上前回答,并各自报了姓名: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大惊说,我请了你们怎么不来呢?四位老人说,陛下喜欢骂人,我们不想受辱。但是太子仁孝,我们心甘情愿的辅佐太子。刘邦听后,说:“烦请诸位好好替我照顾好太子”。

四位老人走后,刘邦把戚夫人叫来,说:“太子羽翼已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听后,大哭起来,刘邦于是开始唱楚歌,让戚夫人跳楚舞,意思刘邦现在也属于四面楚歌,为力了。

刘邦由于担心死后戚夫人母子的安慰,整天闷闷不乐,当时有一个名叫赵尧的官吏,他明白了刘邦的心思,说陛下是不是担心自己万岁后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的安危。刘邦说:“是的,我很担心,但是没有办法”。

赵尧说,陛下可以派一个厉害的大臣到赵国为相,这样吕后就会很忌惮。刘邦说对啊,那么谁合适呢?赵尧向刘邦推荐了周昌,不得不说赵尧这个人还是挺厉害的。周昌绝对是合适的,因为吕后很敬畏这个老臣,并且周昌还帮太子刘盈说过话,吕后应该不会为难他。就这样周昌在刘邦的嘱托下到赵国(刘如意的封国)为相。

刘邦驾崩后,刘盈继位为帝,吕后把刘邦生前的宠妃都直接囚禁起来,不准出宫。而薄姬由于极少见高祖的缘故,倒是获得吕后的同情,被放出宫去,到儿子的封地代国生活。后来薄姬的儿子刘恒更是被周勃等人推为皇帝,可谓是最大的赢家!

而戚夫人自然成为吕后整治的对象,吕后先是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剃去头发,脖子里挂上铁圈,穿上囚徒的红衣,让她舂米(谷子去壳的过程)做苦役。戚夫人哪里受过这样的啊!所以戚夫人自然天天盼着有人来解救她,可是刘邦死了,戚夫人能依靠谁呢?那么只能依靠儿子,毕竟儿子还是被封了王的。

戚夫人能歌善舞,所以她把自己的遭遇编程了歌曲,戚夫人一边干活一边唱:“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下好了,戚夫人这一唱直接连累了儿子,吕后本来可能还想不到赵王刘如意,结果戚夫人一提醒完了。这时候刘如意才十一岁,还没成年,吕后怎么能放过除掉他的好机会。

于是吕后召刘如意来都城,赵国相周昌则说:“我不能让赵王去都城,高帝把赵王托付给我,吕后召赵王肯定是想杀了他,况且赵王也确实病了!”吕后召了几次都被周昌挡了回来,吕后怒了,直接召周昌来都城,然后再召赵王。结果赵王年幼不懂,真的来了。

吕后的儿子刘盈是个仁慈的皇帝,他听说赵王来都城,知道母亲想杀了自己的弟弟,所以天天和弟弟赵王睡在一起,形影不离。一个月都是这样,吕后没有下手的机会,有一天刘盈去打猎,赵王年幼不愿意早起,没有一起去。吕后趁机给赵王喝酒,把赵王毒死了,刘盈回来时赵王身体都僵硬了。

吕后解决了戚夫人的儿子,自然就开始折磨戚夫人,吕后让人断了戚夫人的手脚,挖掉她的眼睛,用火熏烧她的耳朵,又给她喝哑药,让她住在猪圈里,起了个名字叫“人彘”。还让儿子刘盈去观看,结果刘盈被吓着了,他怎么也想不到母亲这样残忍,于是开始荒废朝政,郁郁寡欢,没几年就死了。

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那么戚夫人怎么做到可以活好几天的?

很多人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如果被砍断四肢,是很难存活的,失血过多这一点在古代就不可能止住,别说还有什么细菌感染什么的。

其实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都被一些文章或者小说给误解了。在《史记》原文中写的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这里的断不一定是指的砍断四肢,毕竟砍断四肢失血肯定很多,吕后的目的就是想羞辱戚夫人,再让她慢慢死去,直接砍断四肢,确实不能让戚夫人存活好几天。

所以史记中的记载,应该指的是从踝关节以下去掉,这样失血量肯定很少,并且战国时的孙膑就受过类似的刑法,既然孙膑去掉了脚没事,那么戚夫人去掉手足应该问题也不大,吕后不想让她死,肯定会用最好的药材给她治疗。至于其他的挖眼睛,熏烧耳朵,问题都不大。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史记·高祖本纪》

另外在《史记》里面的记载则更夸张,说戚夫人“居数月”,意思就是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后,活了几个月,那么这样有可能连去掉手足都不是,可能就是把手足折断,这样失血更少,手足折断后,不能用脚走路,只能爬行,也和猪一样,这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既然正史这样记载,那么吕后折磨戚夫人,把她做成废人一样还是很有可能的,当然这一切都源于吕后对戚夫人的恨。

总结:吕雉是我国历史上的奇女子,她本来是心地善良的,但是嫁给刘邦后,面对丈夫起兵后的一切磨难,还有刘邦对她的“抛弃”,她慢慢的明白了女人要想立得住,就必须自己有权力和威望。所以吕后在刘邦扫除异姓王过程中出力不少,比如她利用刘邦在外征战之际,与萧何用计杀掉了韩信,从而成功震慑了其他功臣,巩固了自己的权势。并且在刘邦想换太子时,吕后注意团结群臣,让张良给自己出主意,终于保住了儿子的皇位和自己的地位。

相反,戚夫人就比较天真,她只想通过刘邦的宠爱来废掉太子,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可是她不明白的是,刘邦虽然是皇帝,但是他也有顾虑,戚夫人和大臣之间几乎没有交情,在大臣心中也没有威望。将来真的让戚夫人母子掌权,大汉能够长久下去吗?她们能震慑功臣集团吗?所以刘邦出于这些考虑也不会真的让戚夫人母子上位。所以刘邦越宠爱戚夫人,其实就是害了戚夫人,而戚夫人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者。

所以,我们看待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折磨至死这件事,不用太过惊讶,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是吕后的手段有点残忍了,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谁又能理解吕后的苦呢?皇权斗争自古以来都是“成王败寇”,就像武则天对待王皇后和萧淑妃也一样,不是也把她们做成了“人彘”吗?吕后死后,她的家族也一样被周勃等人屠戮殆尽,只是没有用残忍的而已。由此可见权力斗争都是血腥的。

至于戚夫人被做成“人彘”,为什么可以活这么久,可能史书里说的“断手足”和我们理解的不一样吧!但是这已经不是重点了,重点是我们了解这段历史后,就突然觉得吕后和戚夫人没有谁对谁错,有的只是权力的斗争而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x3.958hb.com/article/52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