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知识

梦见稻谷是什么预兆_梦见收稻子是什么意思

梦见稻谷是什么预兆_梦见收稻子是什么意思

梦见收稻子是什么意思

梦见收稻子,凡事认真一点,自信一点,努力一点,会给自己带来好运,你会发现成功也不是很难。同时,今天的你潜在的能力也会被发掘出来,自我感觉良好的才艺,不妨趁着人多的时候展现下。

谁给我讲一个睡前故事

有一个人胆小,睡觉前都要检查一下床底,看看有人或者什么东西藏在那儿。

有天晚上他刚要下腰去瞅,突然停电了。

他便不敢再睡,坐在床上吓得打哆嗦。

好容易捱到半夜,刚要打盹,床下传来嗦嗦的声音。

他战战兢兢地问:"谁,谁?"

可是没有回音。

他给一个朋友打了一个,要朋友来救他。

朋友说:"你傻啊,手机有照明,你照照不就行了。"

他用手机一照,原来是……

他大叫一声,晕了过去。

你有听过哪些让你不寒而栗的故事

一个小姑娘被邻居骗到家中,不仅被父子给强了,还差点被他们灭口。最后,幸得有人相助,再加上她求生意志强,才得以逃脱。

小姑娘长得白白净净,特别爱笑和乐于助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学校,都很招人喜爱。

有一天,她放学回家,发现父母并不在家,而且大门还锁了。因为忘记带钥匙,她只好跑去外面,找人问他们有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

邻居家是一对父子,老婆因为嫌弃老公好吃懒做,不求上进。在屡教不改后,老婆丢下三岁的儿子跑了。

老婆走了之后,老公也曾奋发图强一阵子,但最后因为受不了风吹日晒,还是做回了懒汉,儿子也丢给了父母抚养。

等到儿子长大,再加上父母年迈,已经养不起时,懒汉不得不接回儿子。儿子跟了父亲之后,好的不学,尽把他坏得习惯学了一干二净,抽烟喝酒样样精通。父子两人整天无所事事,还打着光棍。

懒汉一家和小姑娘家的关系不好不坏,当小姑娘对他们打招呼的时候,他们也点头微笑。这天,当小姑娘问懒汉见没见到自己的父母时,懒汉打量了小姑娘一眼,而后笑着说她父母正在自己的家里。

闻言,小姑娘迟疑地看了看懒汉,因为父母和懒汉一家少有来往。但是,听得懒汉说了父母今天的穿着等细节后,小姑娘还是跟随懒汉到了家里。

一进门,懒汉就迅速把大门关上,而后把小姑娘挟持到了卧室,最后把她给强了。可这还不算完,他的儿子回家后,得知这一件事时,也跑到卧室把她给了。

不久,女孩的父母回到家里,没有看到女儿后也很着急。在打给学校,得知孩子都已放学回家后,他们立即放下,跑出去找人。

当问到懒汉一家时,两人都很从容,说没有见到小姑娘。明明只有一门之隔,却宛如生死离别。懒汉父子见到小姑娘的父母离开后,迅速转身关门进屋,害怕事情败露,想要灭口。

随后,他们把晕过去的小姑娘装进一个化肥袋子里,又从柴房拿着一根粗木棍,隔着袋子就是一顿猛击。

小姑娘当时被打得呈假死状态,而父子俩却以为她已经被打死了。紧接着,两人又害怕被小姑娘报复,便拿刀将其眼睛挖了下来。但不知什么原因,还留下了一只眼睛。

而后,两人决定把她埋在自家的院子里。正当坑准备挖好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原来是邻居家有急事找他们帮忙。两人一想小姑娘已经死了,等忙完再回来埋也不迟,便简单收拾一番走了。

两人走后不久,小姑娘却逐渐清醒过来,而后挣脱了袋子,筋疲力尽地钻了出来。忍着剧烈地疼痛,靠着仅剩的一只眼睛,艰难地爬墙到隔壁家。也幸好当时村子里有很多都是两家共用一堵墙,小姑娘才得以逃脱。

隔壁家的老奶奶见到浑身是血的小姑娘,也是很害怕。但是,当小姑娘用其虚弱的声音,说起了今天的遭遇后,老奶奶愤怒不已,最后安顿好了小姑娘后,立即打报警和叫救护车。

最终,懒汉父子俩都被枪毙了,而小姑娘也幸运得救,父母带她离开了村子。听说,小姑娘最后嫁了人,但其乐于助人的性格也没有改变,有空还回来探望帮助过她的老奶奶。

这件事情是听村子的老人讲的,曾发生在隔壁村。仔细想想,这件事情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如果当时小姑娘的两只眼睛都遭到破坏,那她逃跑就难了;要是在挖坑的时候,不是有人来找的话,那逃生的机会就没有了;再者,如果不是她恰巧能够挣脱袋子的话,更谈不上逃跑。所以说,吉人自有天相,小姑娘真是命不该绝啊。

有一个姐姐是什么体验

很温暖,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在任何时间给她打可以不假思索,没有顾虑

你的摘抄本上有哪些好的句子,分享可以吗

1、杯中倒满无情酒,眼里再无意中人;

2、我们始终都在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了不敢哭的人;

3、拥有美好之物,也心存随缘之心;

4、最深的痛,是遇见你又失去你;

5、眼泪是自己的,却为别人而掉;

6、接受成长,也接受所有的不欢而散;

7、感觉不到喜欢,那就是不喜欢;

8、这个世界,多的是无法联系的思念;

9、没有来日方长,你我匆匆一场;

10、所有的离别,都是我在练习失去你;

11、一见如故,生万千欢喜心;

12、我用真心待你,但不执着于你;

13、解释是虚伪的掩饰,有些话永远只是台词;

14、愿爱你的人更爱你,愿你爱的人更懂你;

15、喝醉了才知道你最爱谁,生病了才知道谁最爱你;

16、真正的忘记,不需要任何努力;

17、听歌最怕应景,触景最怕生情;

18、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19、你是世间独有,可遇不可求;

20、愿所有的不安,都是虚惊一场;

21、如果没有如果,后来没有后来;

22、真正喜欢的人和事,都值得我们去坚持;

23、如果爱你少一些,话就可能多一些;

24、生活总有遗憾,未来依旧美好;

25、人生很简单,不要回头看;

26、每一个百毒不侵的人,都曾经无可救药;

27、是不是因为没有在一起,我才会如此的想念你;

28、比你想像的深情,也比你以为的冷漠;

29、就算别离,也不要辜负重逢的意义;

30、感恩相遇,也接受别离。

如果你需要更多的句子,欢迎光临我的头条主页。

你的继父有没有做过让你终身难忘的事情

我把尿撒在洗脚盆里,继父以为我给他打了洗脚水,直接把脚伸了进去。知道实情后,继父直接进了我的房间。我躲在被子里,吓得瑟瑟发抖。

那时候我才8岁不到,我的父亲突然消失了,至于他出走的原因,在我幼小的心里面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我不想再提及。

当时母亲还年轻,家里面长辈都同意她再找一个,以防以后老来无伴。然而对于年幼的我,这是我不愿意接受的,父亲为什么不要我了?继父又凭什么要进来我家?我一听说找继父,我内心就极度抗拒和害怕。

因为以前在农村,经常发生继父继母孩子的事情。邻居家的孩子,就因为和继父争吵被继父用铁丝残忍的勒死了,我很害怕自己也会是那样的命运。但无论我如何反抗,这件事终究是由不得我。

一年之后,我还是有了继父。继父是个四川人,家里面也没有亲人,早年找了个媳妇,但是媳妇没有生育能力,后来他补偿了1000块钱给人家,让人家和他离婚了。照他的话讲就是,不能传宗接代就只能分手了。听他的口气,他和我母亲好,主要目的就为了传宗接代。不过他和我母亲,一直都没有孩子。

我也不知道母亲究竟喜欢他哪点?继父是个庄稼人,皮肤黝黑,个子也很矮,看起来根本比不上我父亲。

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我无数次做梦梦到父亲又回来了,带着我在田里捉鱼摸虾。醒来躲在被窝里哭泣。母亲看到了,以为是做噩梦了,问我是不是做噩梦了?我不想回答她,转头翻身又继续睡着了。

继父继母这一特殊的家庭关系,处理不好矛盾一触即发。我早年时常对继父经常产生恐惧的联想,尤其是继父刚刚到我家的时候,这种恐惧的想法一直笼罩着我幼小的心灵。

我和继父之间,让我最难忘的,有两件事情,虽然是小事,但却足以让我记一辈子。

一、继父用我的尿洗了脚,我的恐惧达到了巅峰。

在我们老家,小时候经常听村里面的老人讲鬼故事,什么类型的鬼故事都有,有红毛鬼,有无头鬼,有长牙女鬼。那时候村里面还没通电,相比用发电机才能看的录像电影,穷人家的小孩子们更喜欢听这些免费的鬼故事。

鬼故事听多了,晚上就很害怕出门。我家的厕所在后面院子里,院子又没有围墙,也没有电灯,夜里出去伸手不见五指,晚上时候我都不敢独自去上厕所,一直都是母亲陪我去上厕所。

有一次晚上,母亲去了外婆家,继父在猪圈里忙着喂猪。我躺在床上睡觉,睡着睡着突然就尿急了,又不敢一个人出去上厕所。因为对继父有抗拒心理,也已经明白男女有别,所以我没有叫他帮忙,情急之下索性尿在了脚盆里。

尿完后,虽然身体舒服了,但是内心却非常担心被继父责骂。这种担心很快战胜了恐惧,我端着盆走了出去,想要偷偷把尿倒在家门口。

这时候我继父干完活,刚好要进门,他看见我端着盆子,朝他的方向走,以为我突然良心发现了,给他打了洗脚水。

他显得很开心,笑眯眯的从我手里接过了那盆尿,然后直接脱掉鞋子把脚伸了进去。我一下子紧张得瑟瑟发抖,慌慌张张的跑回了自己的房间,钻进进被子里躲着,大气都不敢出。我当时想着,我死定了,母亲又不在家。

果不其然,我刚躲进房间没多久,就听到继父叫我的声音,那时候我觉得,他的声音比魔鬼还可怕。见我没有回答他,他就直接闯进了我的房间。

我以为我会面临一顿暴打,却没想到,继父只是很平静的问我:“你是尿在盆里了吗?为什么要这样做?”听着他平和的语气,我一下子放松下来,钻出了被窝,想要为自己解释一下。

我畏畏缩缩的说:“我不是故意的给你洗的,我是因为天黑怕鬼不敢出门,才尿在了盆里,本想要自己端出去倒的,没想到……”

听我这么说,继父突然哈哈大笑:“你这孩子,那些鬼故事都是唬人的,不用害怕。我还以为我们家女儿会心疼人了呢,没想到人生第一次用尿洗了脚,哈哈哈。”

他那句“我们家女儿”让我心里暖暖的。继父说完便把尿盆端出了门,撒在了外面的地里。之后又重新倒了水,把脚洗干净了。从始至终,他都没有一句责备的话,这让我十分意外,也开始明白他的好。

那天晚上,我睡得很安稳,我第一次觉得,继父并没有那么可怕。这样的事情,即使是我亲生父母,估计我也免不了一顿打。

第二天早上,我还在熟睡,突然发现有人进了门。是继父,我还是愿意叫他,可能是我心里面还没有过那道坎。他着说:“孩子,起来吃面了,给你煮了鸡蛋。”

我没有起床,继续睡。继父见我没动,继续耐心的说:“我一会要上山打柴火去,你在家看家别乱跑。”我假装没有醒,没有搭话,继父把鸡蛋放在我床边的凳子上便出门去了。

继父出门后,我立马爬起来把鸡蛋囫囵吞枣地吃下,穿了双拖鞋就到了厨房吃面。可能是因为肚子饿的缘故,面还挺好吃。

但吃面的时候,我有一次产生了可怕的联想,继父会不会在面里面下毒?但我也想不管了,死就死呗,死也做饱死鬼。最后我发现面里面不仅无毒,味道还挺好的。

这件事情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是件小事,但对于我而言,却终身难忘。

二、继父给我做了最特别的“卤鸡腿”

那时候家里面十分穷,我经常羡慕隔壁家的小孩买得起玩具,吃得起零食,我都把这些归结到人家有爸爸的缘故。母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极力把最好的东西给我吃。

有一次,我们小镇上来了一家卤肉店,里面的味道十里飘香。用村里面老人的话讲,能闻到几口卤肉味道。估计眉毛都要长几厘米。有一次放学后,和我一起的同学人家父亲给他买了一只鸡腿,我同学也舍不得吃,就用舌头舔鸡腿,然后一丝一丝地撕下来吃,我极度羡慕,但是包里面没钱,心里难受极了。

回到家以后,继父看我闷闷不乐,就问我是什么事?我爱答不理说道:“我说了你能帮忙吗?说不说有什么用!”母亲见我这样,便告诉我我:“不许这样,想吃卤鸡腿以后给你买!”继父笑了:“这个啊,我以为啥事呢,后头我给你抓几只,做给你吃。”我半信半疑,但也没有办法,索性简单回答了继父:“嗯!”

没过几天,母亲告诉继父说道:“我们家的地里面有,经常来吃玉米!”继父这一听,可来劲了,说道:“还有这事,看我怎么收拾这些瓜娃子!”接着就出门了。那天,继父直到太阳快下山才回来,老远就兴奋的叫我:“哎呀呀,小灵灵,你有口福了,我给你做卤鸡腿吃”。

我这一听,可来劲了,激动的跑出去,看见继父手里面拿了两只,手上满是血迹。我和母亲都连忙问,这是怎么了。继父笑着说:“没事,只是是不小心被抓伤了。”母亲不放心,还是带父亲去卫生所消毒包扎了一下伤口,看着继父手上深深的爪印,我心里面竟然有了当年对爸爸的关心,也许是因为他和我母亲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他把爱全都给了我。

那晚,我吃到了所谓的“卤鸡腿”,味道非常好,但是不是正宗的卤鸡腿,我不得而知,但是那种味道,让我终身难忘。

这就是继父做过的让我最难忘的两件事,能遇到这样的继父,我是幸运的。

在继父的陪伴和关心之下,我考上了大学,家里那时候很穷,没有钱供我上学,但是继父却是力挺我上学。继父告诉我:“孩子,能读进去就多读,钱你不用担心,我们以前就是读书读少了,现在后悔来不及了。”

后来,继父为了我能够上学,出门辛苦在工地上做木工,打工了三个月,省吃俭用,凑够了我的学费和生活费。临行前的那晚上,继父特意给我买了个手机,让我有事就给家里打。

这么多年,继父的温情和发自内心的关心让我我一次次改变了对他看法,继父与我虽无血缘关系,但我早已放下了那份执着与偏见。

继父在我们家辛勤的劳作,养活了我们一家人,我们都是平凡的人,生活实属不易。

继父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他经常会问我:“如果你亲爸回来了,你是不是就不要我了。”每次我都会很坚定的告诉继父,您就是我亲爸,我只有你这一个父亲。

现在我已经毕业工作,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也有能力可以孝顺继父了。我只希望希望继父身体健康长寿。我不管什么血缘关系,我只知道,他养我小,我养他老。

一个人究竟可以贪心到什么地步

料理完老父亲的“五七”,谢华回来就对妻子冯梅说:往后老家这条路我准备“竖”起来不走了!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他们眼里只有钱!连做人的基本底线都没有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憨厚老实的谢华发出如此感慨呢?话得从头说起:

谢华的父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铁道兵,因为父母早亡,跟哥哥相依为命。也是生活所迫,哥哥十几岁就跟着手艺人当学徒,浪迹天涯,后来在北京落脚,解放后公私合营,哥哥当了工人。

谢华父亲在叔叔和两个姑姑的接济下,勉强读了几年书,18岁那年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由于为人厚道,做事勤勤恳恳,谢华父亲被提干,后来复员转业被安排在县铸造厂当车间主任。

早在谢华父亲没退伍之前,就跟邻村的一个叫玉英的姑娘订了亲,两人婚后育有两女一儿,过着“一工一农”的生活。

因为县城离老家只有30多里地,谢华父亲一到农忙时,还骑着车往回赶,帮妻子种地。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谢华姐弟三人读初中时,才得到改善,根据有关政策,谢华姐弟三人随父转成了城镇户口,举家迁到县城。

如此一来,之前老家的几间老屋就闲置下来,因为还有几分自留地和一个大院可以种菜,辛劳大半辈子的妻子玉英舍不得让它们荒芜,把这些空地当成家里的“菜篮子”,时不时骑着车回去种点五谷杂粮,这样也可以贴补家用,减少开支,因为一家5口人,只有丈夫一个人拿工资。

因为长期劳累过度,谢华母亲腰肌劳损严重,严重时腰都直不起来,所以老家的地她也没办法回去耕种了。

农村人对土地有份特殊的感情,不忍心让它们杂草丛生,所以,谢华母亲就主动对叔公公说,让他把自留地和大当院子里都种上,因为他家有两个儿子,劳动力多。

叔公公人也不错,虽说种了侄媳妇的地,但也不亏待他们,每年什么上市送什么过来,什么自家磨的小麦面、玉米面啦,应季的辣椒茄子啦,等等,北方人冬天以大白菜和大葱为主打,所以,每年春节前,叔公公就骑着脚蹬三轮车,连拉带骑给送来满满一大车大白菜和大葱给他们过冬。

人心换人心,何况谢华父亲当年也得到叔叔一家人的照顾。

所以老人家每次到县城来,谢华父母都是好酒好菜招待,临走也不让叔叔空着手回去,哪怕是一盒糕点,两瓶白酒,也得让老人家拿着。有时候谢华母亲还会把丈夫单位发的纱手套、毛巾等劳保用品也装上一大把,怎么着干活也能用上。

因为是城市户口,所以谢华和姐姐初中毕业后先后被安排了工作,姐姐在土产供销社当营业员,谢华被安排在父亲单位当学徒工,只有小妹还在上学。

孩子们大了,能参加工作了,家里经济条件很快有了好转。

而谢华父亲,也当上了铸造厂的厂长。

俗话说: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眼看儿女们都长大成人能挣工资了,谢华母亲肩上的担子也松快了,但身体却每况愈下,困扰她多年的腰疾日益加重,虽然谢华父子俩也领着她跑遍北京、天津等大医院看过,可医生只说保守治疗,做手术成功几率太小,稍不注意,就瘫痪在床。

谢华姐姐出嫁时,母亲都没办法坐到桌边陪同客人,可见得病的严重性。

有天中午谢华下班回家,看到二爷爷坐在房间里跟父亲说着话,谢华亲热的跟老人家打招呼,就钻进厨房准备饭菜。

中午父亲陪叔叔喝酒时,这爷俩说到老家房子的事。

谢华在一旁就听着,后来大致明白二爷爷的意图。

原来,二爷爷的老儿子前几天相了对象,两人还挺合眼缘了,见一面就成了!

为了早点完成自己的“使命”,二爷爷老俩口就决定给他们早点定亲,早点完婚,女方家庭也表示同意。但同时也提出条件了,要求把大儿子两口子分家出去。

因为谢华二爷爷家一直没分家,大儿子伟明一家三口始终跟公公婆婆在一起住。

只听二爷爷吸着旱烟,喃喃说道:“其实早就想把老大分出去了,可房子不够住啊,只好将就着这么多年,这跟大队批房基地呢,但紧接着又要娶二儿媳妇,两桩大事赶在一块,经济跟不上啊!”

谢华一听,认为二爷爷肯定是想找父亲借钱。

谢华父亲听着,不住的点头,就问叔叔,预算手里还亏空多少?

只听二爷爷不好意思的说道:“我这过来就是跟你们两口子商量来的,不是借钱的事,俗话说“救急不救穷”,我们花钱的日子多着呢,不能老找你们想方啊,家家都有难处。”

“大儿媳不是个省油的灯啊,这几天正较劲呢,让我一碗水端平,有啥,也得给她啥,我和你婶就是把老骨头拆了,也不行啊!”

看到叔叔为难的样子,谢华父亲安慰道:“别上火,慢慢想办法。”

只见老人家叹口气说:“伟明媳妇说了,分家行,但两个孩子必须让我们照看,要盖房必须两个儿子一模一样,说自己这么多年也给家里做贡献了,不可能就这样拍拍屁股走人。”

谢华侧着耳朵听,还不太明白二爷爷的意思。

“二娃,我是这样想的,实在不行这有这个折,让伟明一家暂时住你们家的那4间房,等攒够了盖房钱,他们就搬出来。”

听到这里,谢华算是明白了!原来要住自家的老屋。

谢华父亲略有迟疑,想说什么,但眼光触碰到叔叔那祈求的目光时,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嘴里说道:“行啊,这也是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过也是暂时性的,住就住吧。”

那时候全家就是父亲说了算,何况是二爷爷对自己家有恩的人。

谢华当时心里不太乐意,因为老屋虽说没人住了,但母亲经营那个家多年,房屋家具、农具一应俱全,门窗完好如新,而且是北方那种“四破五”的房,中间那个大院子看着就赫亮,有几棵果树,还能种好几畦菜,星期天没事,自己时不时骑着车回去找小伙伴们玩,有时候晚了就在家住一宿,连房间被褥都是好好的。

这如果让堂叔一家搬进去,自己岂不是“有家难回”了?

但父命难违,既然父亲都点头答应了,自己不同意能有什么办法?估计连母亲说了都不算。

就这样,谢华家那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让大堂叔伟明搬进去了,而且是“雀占鸠巢”,蕞后成了他们家的了!这是后话。

在谢华婚后第2年,久病卧床的母亲在那年冬天去世了,因为是火化,所以谢华捧着骨灰盒在老家人的帮助下,热热闹闹的安葬了母亲。

虽然白事没人计较吃喝,但完事后谢华父亲还是雇了几辆面包车,把至亲至近和热心帮忙的街坊邻居们,请到县城吃了一顿。

其实在安排母亲丧葬问题上,谢华跟父亲起了争论,谢华认为,老家才是母亲一辈子的牵挂,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她一手置办的,应该回老家办丧事,那样也热闹,骨灰盒从老屋走。

但固执的父亲一梗脖子说:“伟明他们还住着呢,屋子怎么腾?人死如灯灭,哪有那么多的讲究?老家有祖坟,把的坟建大一点,给我留个位子,往后我S了,你把骨灰盒往旁边一塞,省事!”

谢华还想说啥,被妻子冯梅用手从后背捅了捅,示意他别说话,说多了爷俩起争执让人看笑话。

就这样,算是把母亲安葬了。

第二年清明节回去扫墓,让谢华意想不到的是:堂叔伟明两口子执意要留他们一家人吃饭。

连姐姐谢颖都小声跟弟媳冯梅嘀咕:“这太阳打西出来啦?住这几年时间,从来没听说他们付房租,每年象征性的送些农产品,都是二爷爷再三要求下,他们才用三轮车拉过来的,这次是怎么啦?”

一转眼堂叔伟明一家搬进去有6年时间了,本来说准备盖房的,后来奶生了一场疾病,看病、去世也花了不少钱,所以盖房计划又搁浅了。

何况伟明两口子现在根本就不提盖房的事,因为住在谢华家简直太舒服了,不费他们一砖一瓦,坐享其成,比之前一大家挤在一起要好八倍,何况新批的地基在村子大北头,根本不如住在村中间热闹。

但有谢华父亲在中间阻拦着,谢华也不好说啥。

清明那天很热闹,两大家三四十口人,都在伟华家,确切的说,在谢华自己的家坐了好几桌。

二爷爷是长辈,当然坐在正中央,晚辈们不住的向他敬酒。

几个堂兄弟都在农村种地,所以谢华父亲被众星捧月般的奉承着,几杯酒下肚,谢华父亲被吹捧的有些飘飘然。

也难怪,后来铸造厂虽然解体了,但父亲凭借着人脉,又拉了一帮忠实可靠的老部下,成立了一个新公司,业务比之前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效益翻番,连谢华自己都是在父亲手下打工。

可以说,随着改革开放,谢华父亲自己现在当老板,一点不亚于当年大集体当厂长。

推杯换盏,酒过三巡,只听堂叔伟明对着谢华父亲说道:“哥,这么多年,我们家就出了你这么一个有能力的人!大堂哥在北京我都不羡慕,因为他远水救不了近火,我们这帮穷哥们也指望不上他,你现在发财了,你吃肉,让我们喝点汤总该行吧?”

谢华父亲被酒精喝红的脸,抑制不住自豪感,醉眼朦胧的不住点头:“没问题,有困难吱声,该帮帮!”

谢华堂叔伟明一看时机成熟,赶忙趁热打铁说道:“哥,我别的要求没有,就是这几间房,我想你们也不需要了,就留给我吧。”

谢华一听当时脸就沉下来,什么叫留给他呢?难道住着住着就不想还了吗?

或许是看到谢华脸色不对,堂叔伟明赶紧纠正道:“不是白要,我花钱买。”

谢华不等父亲说话,赶紧回答道:“不卖不卖,哪有卖祖屋的,再说,等我老了,还可以回农村住呢,田园生活多好。”

谁知道谢华父亲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行!可以考虑,我们现在城里有两套楼房,听说铸造厂的职工宿舍要改造,还能分两套,要那么多房干啥使,老家这房就留给你们了!”

父亲的话刚一出口,把谢华和冯梅两口子急的满脸通红,但能怎么办?无论是老房还是城里的楼房,确实是父亲一辈子置办下来的,自己也没有发言权啊?因为父亲一辈子当领导,在家里更是独行专断,借这酒劲,如果谢华反驳,肯定被父亲认为不给他面子,搞不好还要吵起来。

何况当时十岁的二爷爷还坐在那,更没法说。

就这样,名义上堂叔伟明买了谢华家的老屋,其实只花了5000块钱,这还包括他家过去住的这么多年。

不得不说伟华有心机,怕日后留后遗症,他还让谢华父亲写了房契,还找了中间人签字,这样,自家的老屋名正言顺被堂叔伟明家占去了。

事后谢华跟父亲赌气,好几天不搭理他。

妻子冯梅劝解道:“想开点吧,房多累主人,咱城里房够住了,难道当真你到老回农村啊?再说了,爸爸脾气你不是不知道,向来说一不二,不跟他较劲。”

谢华背地里说父亲是“败家子”。当然,也就心里忿忿道。

随后这十几年,谢华子承父业,把公司规模又扩大了几倍,年利润几百万,渐渐的,把老房的事忘一边去了。

每年也就清明和春节回去给母亲上上坟,平时几乎不回去。

都说“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这几十年里,谢华父子俩一直都把事业做的风生水起,所以,始终被老家这帮子吹捧着,奉为座上宾。

其中大堂叔伟明蕞活跃,时不时到谢华这嘘寒问暖,也像当年他父亲一样,用车子拉点农产品来,联络感情。

谢华经过这么多年在商场上的驰骋,格局也大了些,对老家这帮人,能帮则帮一把,不去计较那么多,毕竟,有能力帮助他人,也是有一种成就感。

今年年初谢华的父亲查出来得了肺ai,不到半年时间就去世了。

想着父亲也是操劳一辈子,想风风光光办丧事,但无奈大环境不允许,上面明确规定:两桌以上的聚会,就要报备,而且不会批准。

这可难坏了谢华了!怎么办呢?自己这么多年有人际交往,谁家红白喜事自己都到场,自己老父亲一辈子人缘也广,不能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把骨灰下葬了吧?于情于理都不应该。

这时候,老家这帮人过来给他出主意了!说城里管的严,农村允许,流动大席也花不了多少钱,场地大,又热闹,何不回家办呢?

一听这个建议,谢华茅塞顿开,就是呀,这样也好,反正到时候父亲还要跟母亲合葬,一举两得。

但这次不能像之前父亲安葬母亲那样,直接入土啊?既然通知各合作伙伴,就要热热闹闹的,该有的都得有。

可自己也是50岁的人了,许多礼节、老例不懂,谁来操持呢?

这时候,堂叔伟明站出来了,他拍着胸脯对谢华说:“所有的一切你交给我吧,你们父子俩对我们一家人有恩,正想报答呢,这算是一次机会吧。”

谢华一听堂叔如此诚恳热心的话语,激动的眼泪吧嗒吧嗒的流,心想:伟明叔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啊!父亲当年对他的好都记着呢,这一遇到事,还是家里人好啊!

因为伟明在老家经常做红白喜事的“支亲”,所以对这方面熟悉的头头是道,加上是他是父亲的亲堂弟,谢华想:干脆把招待人这些事,全权交给他办吧,自己到时候掏钱就是。

决定的时候,妻子冯梅还提醒道:“不行让姐夫跟着伟明叔一块操持吧?一人为私,二人为公嘛。”

谢华一听,不屑的反驳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再说随礼有专人记账,能差哪去?”

谢华随后的脾气,像极了他父亲当年。

冯梅只好依着他,不好再说啥。

安葬老爷子那几天天气还算给力,也没下雨,还不算热,三天下来40多桌的人,都是流动饭桌做的饭,而这些流动饭桌,包括家人的孝袍和来人的毛巾,都是堂叔伟明帮着采买的。

事后一算账,光白布、毛巾就花了四五千,流动饭桌580元/桌,又去了几万块。

三天上完坟,谢华听姐姐谢颖跟妻子冯梅说桌席的事,抱怨580元的饭菜太一般,根本不值,因为她婆家前段时间刚有白事的,才350元/桌,大虾、螃蟹、羊腿都有,而他们580元/桌的,蕞拿的出手的就是炖整鸡。

言下之意,谢颖怀疑谢华是不是真花了那么多钱。

谢华说:“千真万确呀,我还会在这上面斤斤计较吗?何况好多生意伙伴都从大老远赶来的,我唯恐招待不周呢。”

“至于饭菜这么差,我也不知道会这样,确实不好,那只能怨堂叔找的这流动大席不行。”

妻子冯梅埋怨道:“当时说580元/桌,你看了他给你的菜谱就吗?”

谢华一听,没好气的说:“我全权交给堂叔了,我还看什么菜谱啊?再说了,580元/桌在白事里是蕞高规格的了!别人家之前没有。”

几个人相互埋怨着,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关键是觉得慢待客人了,人家随的都是重礼。

但一切于事无补。

正说饭菜的事,谢华突然接到堂叔伟明的,一接,居然是堂婶的声音,她带着哭腔断断续续的说:“谢华呀,快过来看看吧,你叔好像中风了!”

谢华一听,吓得赶紧安慰道:“别着急,我这就过去,你们先打120吧。”

说完,没等妻子和姐姐一起,自己一个人慌忙开车走了!

姐姐谢颖嘴里不住念叨:“堂叔可千万别出事啊,咱爸的骨灰盒在他们家门口,万一有事了,村里人会说我们家方的。”

冯梅也说道:“是啊,我为了避嫌,还特意给了堂叔2000块钱,算是压屋子钱,怕有啥事,这不,怕啥来啥。”

因为目前不知道堂叔病情到底怎么样,冯梅和大姑姐在家等消息。

大概过了4个小时,谢华打回来了,告诉冯梅她们,堂叔没啥大事,在堂婶的要求下,给堂叔做了一个全身检查,花了3000多。

一听说人没事,冯梅松了一口气。想着破财消灾吧。

一转眼老爷子“五七”快到了,这次冯梅对谢华说:“五七都是家里人,蕞多四五桌人,我们不找堂叔了,自己找人吧,之前我们开展艺会不是也请的流动大席吗?那家菜做的不错,我打吧,你别管了!”

就这样,五七这天还是在老屋院子摆桌的,一共4桌,每桌500块钱。

吃完后,家里那帮帮忙的邻居撇撇嘴说道:“这才像580元/桌的菜啊!几乎没有炒素菜,都是硬菜。”

也难怪,那天除了凉拌金针菇,其余的都是大虾、螃蟹、鲽鱼、烤羊腿等等。

当冯梅告诉他们,这是500元/桌时,把众人惊掉下巴。

一帮人不断在议论饭菜,这边堂叔伟明悄悄的离桌走开了。

等他走远后,村里的领班笑笑对谢华说:“谁让你是大款呢?宰你没商量!”

谢华一听,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但当着众人的面,他不好说什么,毕竟是都是家里人。

五七过完后,冯梅在家把公公之前的一些衣服拣出来,普通的就让谢华送到坟地烧了,几件呢制服和羽绒服,还有一件貂皮大衣,让谢华送给关系好的老邻居,让他们穿。

也就是从村里回来,谢华怒火万丈,发誓再也不跟老家堂叔走动了!父亲的这个葬礼,堂叔至少挣了5位数!这还不包括后来给他做的一个全身体检的钱!

冯梅让谢华消消气,既然事情都过去了,就不要提了,花钱买教训,从而认清了一个人。

通过这件事,让谢华知道什么叫“贪得无厌”~

1、堂叔伟明倚仗父亲对谢华父亲当年的照顾,霸占了他家的老屋,蕞后象征性的给了5000块钱,把房子名正言顺的“买”过来了。

2、借谢华父亲回老家办丧事,巧立名目、偷工减料、监守自盗,把本来是高规格的饭菜,办成上不了台面的酒席。

3、完事之后,还是贪心不足,借口身体不适,谎报军情,又让谢华掏钱给自己做了一个全身体检,结果啥问题没有。

谢华虽然接触的人也不少,大生意做了无数单,但不曾想在小阴沟里翻船,栽在自己堂叔小聪明手里!

不得不说人性的险恶和贪婪!

大家好!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关注@白鹭湖姑娘!谢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x3.958hb.com/article/479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