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盘分析

古代总角指的是哪个年龄段_古代年龄称谓20岁:30岁:40岁:50

古代总角指的是哪个年龄段_古代年龄称谓20岁:30岁:40岁:50

古代年龄称谓20岁:30岁:40岁:50

古人创制了各种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再继续在用.对它参与潜近的研究,将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我们更好地怎么学习古文并加以承传.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十六岁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后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再加之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巍=柚赣啄辍T谡饫铮白堋本褪蔷勐J岬囊馑肌W芙侵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门笥眩W芙鞘前司潘曛潦乃甑纳倌?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巨形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很难看出,孩子乳牙自动脱落,长出恒牙,被称“龀”.“童龇”,来讲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能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借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一开始是指古代束冠得用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以后,就把头发盘站了起来,并用簪子绾住,来表示巳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冠,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起而冠,女子15岁发髻而笄,来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而且“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耳顺”.——《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发髻: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站了起来盘在头顶.盘髻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最初的总角队伍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起,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冠而冠,女子15岁盘髻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佛“弱”,这时还得行“冠礼”,即戴上可以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代指男子二十500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矢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七十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天命,“不震惊、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耳顺”.——《论语·为政》),所以才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而且“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我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是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耳顺”.——《论语·为政》),所以才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不超过.

花甲:天干地支另外用处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并且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的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最好搭配成六十个单位,常见就叫佛“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相互交错搭配,六十年往复循环.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而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恰恰新一轮原先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毕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耳顺”.——《论语·为政》),所以才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大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出自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特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十岁.

耄:指十岁的年纪,代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下来,这个时候,“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特指晚年.耄,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略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看彷佛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所含的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幢盖之义”,即转过身子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罢了”.即日常起居诗人养护.期颐那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长久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因此“百岁”称做“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数字相加得108岁.

至于称儿童的有: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盘髻时恐怕下垂的短发.以致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是一样的,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之功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下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乳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至于称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同时称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万寿.

眉寿:耄[mao]寿,子孙兴旺.人老了眉毛长,因此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拜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子孙兴旺高龄.

总角之年又叫什么之年

总角之年指的是汉朝时期人们的一个传统观念,其实男子六十岁时提升到了人生的高峰期,这一世开始进入到晚年,就开始刚刚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而且人的头发会分为两侧,有如鹿角一样,因此又称作总角之年。这一年龄段被纳入人生的转折点,标志着人们有过了多年的劳动和经验积累,向前走了人生的大半程。总角之年也含义着人们是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以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虽说现代社会也继续指出总角之年这一传统观念,但这一概念依然被人们应用于能表达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敬意。

什么是总角之交

总角之交是指两条相触的直线,它们的交点周围的四个角中,一个角和它对面的角数字相加和为180度,而另一个角和它对面的角乘积和也为180度。 总角之交的概念缘于几何学,它的产生是因为两条平直的直线在平面上一条直线时,它们会连成四个角,这四个角中有两个角同盟协议作用于同一点,所以才必须一个普通的名词来具体描述那样的现象。总角之交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很多几何学问题的解决中都有着有用的作用。比如,当我们求大神解答两条两条直线相交角度的时候,就需要应用总角之交的原理来计算。总角之交也平面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这个可以利用帮忙解决许多三维几何问题,如可以计算多面体每个平面之间的交点等。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代称古稀之类的 还有弱冠

0岁

襁褓:满16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笑个不停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后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应该是汇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初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似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一眼就可以看出,孩子乳牙开裂,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而不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义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盘髻专用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早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冠,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起而笄,它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只不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盘髻: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冠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来的总角重新整顿,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来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盘髻,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发髻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还得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特指男子二十以内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毕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从小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毕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耳顺,无过无不及.”——《论语?为政》),所以才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天命,“不迷惑、不昏了头”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耳顺”.——《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是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因为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下.

花甲:天干地支另外用处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而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有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明确的顺序最好搭配成六十个单位,常见就叫佛“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相互交错搭配,六十年循环往复.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而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恰好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而且“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论语?为政》),因为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大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来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十岁.

耄:指十岁的年纪,特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他称:“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过来,我们,“耄耋”是指人的高寿,最少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代指晚年.耄,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状如“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出来仿若八十八,故借指88岁.再者,还成分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幢盖之义”,即转过身子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日常起居诗人养护.期颐那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敢问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长久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要孝子照养,所以才“百岁”称为“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乘积得108岁.

另称儿童的有: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起时也下垂的短发.加之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完全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过来松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

总角指的是八岁到十四岁,古代儿童将头发分成两半,在头顶上各扎成一个结,样子像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指的是三四岁到岁,古代童子不戴帽子,因此头发下垂。

及笄指的是十五周岁,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意思那是经过按照法律结婚年龄的女子,古代的女子十五周岁就嫁人了。

豆蔻指的是十三四岁,豆蔻年华。

弱冠指的是二十岁的男子,导致早成年,可是体格比较比较差,还比较比较年少,因此称作“弱冠”。肯定不能主要是用于女子,男子做好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下一界英雄,为国家出一份力。

各个年龄段在古时候的说法

总角:指童年。

束发:指青少年。

及笄:指女子15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闺中,又称“待字”。

弱冠:指男子20岁。

而立:指30岁。

不惑:指40岁。

艾:指50岁。

花甲:指60岁。

古稀:指70岁。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鲐背:指长寿老人。

耄:古称最少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耋:年八十曰耊。

期颐:指百岁。

符合我国古代总角的年龄段是几岁

总角是古人对孩子幼年时的一种泛称,一般八岁到十四岁的未成年时期都这个可以被称为总角。毕竟古代孩子没从小的时候不喜欢把头发梳成两个小角受惊的小鸟模样,总角之称也就是这么来的。总角一词最著名出处《诗经》空间中的“总角之宴,浅笑盈盈”。

豆蔻年华及笄弱冠而立,相关资料

襁褓:指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总角:指幼年儿童(又叫垂髫);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又称加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天命:指五十岁(又称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又称耳顺);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其中,“豆蔻年华”出自于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意思是已到成亲的年岁。

“而立”、“不惑”、”知天命“出自于《论语·为政》篇第四章,原文如下: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无过无不及。”(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还能够称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不解;五十岁知道怎么样了天命;六十岁能对的尊重其它言论,不觉得不太顺;七十岁能自如,而不越出规矩。”)

“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耄耋”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七十三岁。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以上这个词大都古代代称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需要数字来表示,不然后说了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完全是用其他与年龄关联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大部分是典籍中在书籍空间中,然后被沿称现今。

总角在古代一般指哪个年龄段

在古代,总角代表上帝的年龄是岁至十三四岁。古代的儿童会把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状就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角之交指的是童年时期就交好的朋友,取自《礼记·内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x3.958hb.com/article/278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暂无